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2018-04-25 09:26  

 

【廉政格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修学修廉】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向贤彪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出自《荀子》,意思是说把土堆积起来可以成山,把水积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古人把自然界的现象上升为哲学的高度,对积累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诸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荀子·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精辟的论述,均贯穿一种从小做起、积小为大、久久为功的自强不息精神。习近平在阐述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时,列举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夸父逐日、神农尝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与自然作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强大信念,并由此成为中华文明千百年来不断发展进步的共同精神谱系和信念坐标。  

中国共产党人深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自觉运用历史逻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断推动伟大的社会变革。革命战争年代,敌人的力量何其强大,革命的力量何其弱小,但我们硬是靠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改变了敌我力量的悬殊,铺就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的基础是何等的薄弱,外部环境是何等的恶劣,但我们硬是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伟大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时期,面临的环境何其复杂,面临的考验何其严峻,但我们硬是凭着一股闯劲、拼劲,“杀”出了一条血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无不蕴含着不断积累、点滴努力、铸就成功的历史逻辑,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积小胜为大胜;一个人的成功,同样离不开点滴积累、不懈努力,积跬步至千里。笔者仅就手边资料,开列一组数字:王允著《论衡》八十五篇反复修改,用了三十年;左思在屋内庭中到处置放纸笔,想到一句,随时记下,反复推敲,如是十年,写成令“洛阳纸贵”的《三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只有五六千字,从搜集到定稿,用了十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历时二十七年,大规模修改三次,每次都几乎推翻原稿,从头再来……这些绝不是干巴巴、概念化的数字,它包含着耕耘的艰辛、积累的苦乐,其中所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古人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这些赫赫成果,更有苦读的拼搏、积累的毅力、沉潜的耐心。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砺,没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积淀,是不可能采撷到任何成功果实的。  

有位哲人说,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传承下来了,发展就永恒。那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背后的逻辑力量是什么呢?  

首先是矢志不渝的信念。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一文中向人们推荐愚公、颂扬愚公,是因为愚公有“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理想信念,他坚信“这两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正因为他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和“挖山不止”的精神,所以他感动了上天。红军长征遭遇那么多的艰难险阻,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和牺牲,但没有人怕苦怕死,没有人畏怯退缩,是因为红军战士坚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这就是长征胜利的密码,这就是信念焕发出的坚韧、顽强和决绝。信念的伟大在于,不管面对何种强敌,也能决然胜利于逆境险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能从容应对一往无前。“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两个“积”字,突出了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坚信于此、坚持于此,就会生发出一种不畏艰险、奋斗到底的精神。  

其次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事业征程,从来少有康庄大道;蟾宫折桂,自古未见轻而易举。荣耀面前,道不尽几番风雨、几经艰辛;成功的背后,有谁知几多苦干,几多坚毅。知难而进,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只会半途而废,干无所成,不畏艰险、直面挑战、持之以恒,必定会有收获。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不懈奋斗的顽强意志,是一以贯之的实践品格和久久为功的韧劲。现实中,奋斗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难啃的硬骨头,难涉的险滩。火总向上腾,人要往前走。只有以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迎难而上、积蓄力量、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方能在披荆斩棘中抵达成功的彼岸。  

再次是埋头苦干的精神。事业的大厦是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成功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黄旭华和黄大发,一位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隐姓埋名30年,和同事们一起奋力攻关,最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一位是贵州贫困山区的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山村落后面貌,带领村民用36年时间,修出了一条长9600米的“生命渠”“幸福渠”。这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所需要的坚定者、奋进者、拼搏者。“所做平凡事,皆成巨粒珍。”克服困难靠实干,应对挑战靠实干,开创未来靠实干。只有拿出历史的耐心,点燃实干的热情,拨动奋斗的琴弦,立足于做好每一件小事、实事,不停歇、不止步,就能汇聚起磅礴的正能量,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成就我们的“诗和远方”。  

 

 

链接:  

《荀子》第八篇《儒效》论述儒者的作用,说道:“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4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