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规党纪】
不收敛不收手,后果很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讲:“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为广大党员开列了一份“负面清单”,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
【条例原文】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一)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二)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三)本条例另有规定的。

【模拟案例】吴某,某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中央和各地各部门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高压态势下,吴某仍抱有侥幸心理,通过“化整为零”,分3次为儿子操办婚宴,共摆酒席50桌,收受亲属以外人员礼金,在当地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县纪委核实情况后,决定对其加重一档给予党纪处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铁腕惩治腐败、持续纠正“四风”的高压态势下,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但依然有个别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公然践踏纪律底线。殊不知,根据今年起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将受到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方面严肃惩处了一批“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党员,一方面强化依规治党,在总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将“对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纳入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之中,彰显了驰而不息正风肃纪,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本案中,吴某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仍然心存侥幸借机敛财,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大操大办儿子婚宴,属于典型的“不收敛、不收手”行为。对吴某这种知纪犯纪、明知故犯行为,必须进一步强化党纪的执行力,猛药去疴,从严重处。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员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广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做到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争做合格党员。
【廉政知识】
廉官美称小考
“贪”与“廉”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尽管历代官吏所处的环境各异,但是“以廉为本”的基本要求却是共同的。“廉”见于廉吏的个人生活中,每每表现为“志行修洁”、“自奉简约”、“固守清俭”、“小心奉法”等,而见于其政治生活中,则表现在“革奢务俭”,“省浮费、去侈靡”,“为政宽惠”等等。
“廉吏”的确定性含义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文中提出考察群吏的治绩,判断其优劣,以“六廉”为标准:“一日廉善,二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法,六日廉辨。”“善”是指善于做事,众望所归。“能”指能行政令,令行禁止。“敬”指不懈于位,尽职尽责。“正”指不倾不斜,品行方正。“法”指守法不失,执法不移。“辨”指明察秋毫,不疑不惑。这一切恰与“廉”字较早的含义“棱角、锋利”丝丝入扣。《老子》说“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即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角而不至于把人刺伤,正是这个意思。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古人早已将名位利禄称为“天械”,意为那些东西像枷锁束缚着人们的手脚。韩愈诗《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逸步谢天械”。宋太宗曾为宋朝的官吏亲笔书写过一幅《戒石铭》,以后沿用下来,成为“官箴”——即为官的箴言、座右铭: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他是在告诫他的官吏,吃的是人民的,喝的是人民的,如果贪赃枉法,虐待人民,天理难容。
清代还有块石碑也刻了个《官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慢”指轻慢,三句话对于公与私、廉与贪,说得更加泾渭分明。
与“官箴”相近的还有誉称清代“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的《禁止送礼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饬,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檄文虽短,却落地有金石声,“官箴”、“檄讨”都包含着清官的情操。
古代拒礼时常用的谦词,有“璧谢”、“冷面”、“悬鱼”、“暮夜金”等。
《左传》记载,重耳到了曹国,曹公很不礼貌,而曹国的僖负羁夫妇因敬佩重耳和蔑视曹公的无礼,专门向重耳赠送一盒食品,在食品中藏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品,退回了玉璧。于是后人把不受馈赠而表示谢意称为“璧谢”,并联系“完璧归赵”的典故,派生出“璧还”、“璧赵”、“奉赵”、“璧回”、“璧返”诸词。同时,后人亦用“冷面”、“铁面”、“青天”、“臣心如冰”代称清官及清官的严正态度和洁美品格。《明史·周新传》说监察御史周新“敢言,多所弹劾;贵戚惧,目为冷面寒铁。”其实,令官员有所畏惧的“铁面”才是真正的爱护。
有著名的比喻廉洁的词曰“悬鱼”。《后汉书·羊续传》说太守羊续廉洁清正,一位府丞讨好他,送去了一条生鱼,“续受而悬于庭。”接受了,却悬挂于庭堂之上。“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献者以杜其意。”可见这位羊续大人“铁面”到了什么程度。这种“悬鱼”于前庭,让送礼者警惧的办法,至今仍然可以效法。因此,后来“悬鱼”、“悬枯”、“悬枯鱼”也就成了清官和廉洁行为的代称。到了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想把羊续提拔为“三公”之一的太尉。当时拜三公的官员,都得向官署东圆“礼钱千万”,以表忠诚。这收“礼钱”的差使由中使“左驺”督促进行。所以,“左驺”所到之处,“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因为他可以直接影响皇帝取舍的态度。所以,大家都想送点东西,走走后门。无奈羊续让来使坐席片,还声称一穷二白,绝不“赠赂”。于是“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羊续四十八岁病故,“遗言薄敛,不受赐赗赠。”而且“官赙百万”的“抚恤金”也“一无所受”。可见“悬鱼”决不是做做样子,欺世盗名。正因为如此,宋人、清人才有“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等诗句。
与“悬鱼”相关的还有“悬联”拒贿。说的是一个叫武承谟的地方官,到任之日就在官府的照壁上悬挂了一副对联:“罔违道,罔咈民,正直公平,心斯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罔”作“不”解,“咈”即“违背”。不违背道德准则,不违背民众心愿,才能心安理得;不容私情,不受贿赂,才能够严惩欺世盗名之辈。“悬鱼”从反面教训,“悬联”从正面提醒,殊途而同归矣!
关于拒礼,更有广为流传的暮夜金的故事。《后汉书·杨震传》载:汉代杨震,华阴人,为人刚正,博学多才,人称“关西孔子”。家贫苦,除教学外,还租地耕种。学生要替他种植,他拔其禾苗以示拒绝。后被大将军邓骘发现,举荐为官。一次调任时,途经山东昌邑,杨震的弟子,被杨举荐为昌邑令的王密,“至夜怀十金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故人”在此是老师对门生故吏的自称,意思为:我这样了解你,对待你,你为什么不明白我的为人呢?王密却说:“深夜没有人会知道你收了礼。”杨震则反问:“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来,人们就把暗中行贿称为“暮夜金”或“四知金”,而把念念不忘天地良心称为“畏四知”。明人《暮夜金》诗曰“暮夜金,光陆离,故人心,君不知”,即记载此事。《后汉书》还称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
【廉史镜鉴】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
【释义】修身处世小心谨慎,要常怀恐惧惕厉之心,犹如站在悬崖的边缘,或踏在薄冰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阐释】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徒手打老虎,不敢无舟去过河。人们只知这很危险,却不知其他灾祸的来临,小心谨慎,如同站在悬崖边缘,踏在薄冰之上。诗歌作者把为人做事“惴惴小心”的敬慎态度描绘得形神兼备,对历代为政者产生深刻影响。
孔子在《论语》中就引用这句名言,告诫他那些想当官的弟子不要做“暴虎冯河”之人。因为这些人处事之时只顾其一,不顾其他,不会敬慎筹谋,随时有失坠的危险。“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说苑·敬慎》中的这句话也在告诉那些为官者,官位越高越应谦恭卑下,官职越大越应谨小慎微,俸禄越多越不该索取分外之物,唯此才能功成天下。
孙叔敖是春秋之际楚庄王时的令尹(相当于宰相)。一次,有个叫狐丘丈人的隐士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爵位高的人,人们嫉妒他;官阶大的人,君主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人们怨恨他。孙叔敖知道这是对他善意的劝诫,就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气越是卑下;我的官阶越大,我就越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就给予他人的越多。这样就可以免去三怨了吧?孙叔敖之所思所言体现的就是为官者的敬畏之心和谨慎作风。作为宰相,孙叔敖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儿不衣帛,连马都不食粟。他以贤能闻名于世,最终成为《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圣人。
历史上也不乏一些官高爵重的人,因为没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而身败名裂的例子。明太祖时期的宰相李善长就是典型的代表。在明初大封功臣之时,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李善长跟随自己征战多年,善于出谋划策,功劳很大,于是就封其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赐免死铁券。可李善长却依仗着皇帝的宠幸,居功自傲,恣意作为,而且待人严苛,常常睚眦必报。晚年的李善长不仅遭到御史大夫参奏弹劾,连其奴仆都纷纷告发他,又因与胡惟庸谋反案牵连,导致其妻女弟侄一家七十余口被诛杀,他为自己的骄傲自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同样身为宰相,南宋文天祥则呈现了另一个境界。他说“天祥自筮仕(做官)以来,战战兢兢,不敢有一毫自肆”,他以死守节,堪为后人表率。
《尚书》中说“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告诫那些为官者身居官位要有敬畏之心,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慎始慎终。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提醒人们抱有谨慎的态度,时刻反躬自省。明代流传至今的《菜根谭》中也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的警示。古人反反复复的告诫都在说明一个道理:“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如果一个人没有畏惧之心,就会为所欲为,毫不顾忌,必定祸患及身。正如曾国藩在其家书中所说: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去除骄傲自满和怠惰之气。对普通人如此,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尤其如此。这个道理不仅仅要懂,更要严格地践行。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谦虚谨慎不是不敢作为,而是要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俗语说“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寓意随时随地都会有倾覆的危险。这也可以用来特别告诫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要时刻保持谦卑、谨慎的态度和作风,川流舟行,不进则退,所以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醒和反思,慎始慎终,不使自己有丝毫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