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周报(第十七期)
【高层声音】
★中央新颁《准则》和《条例》在河南咋落实?
听听省委书记怎么说!
在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就《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体会的专访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提出:“德”和“规”犹如车之两轮。道德是内心的党规,党规是成文的道德。二者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党规以其权威性和强制力规范党员的行为,道德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党员的思想境界觉悟,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王岐山同志指出,“立规修规要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请问您对此如何理解?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如何从形式到内容体现这一统一的?
郭庚茂:道德是内心的党规,党规是成文的道德。二者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党规以其权威性和强制力规范党员的行为,道德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党员的思想境界觉悟,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党规依赖道德而被认同和遵行,道德依靠党规的强制性来保障底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全面从严治党来说,道德和党规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四大危险”是严峻的,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单纯依靠党规党纪是不够的,还必须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重视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使党规和道德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共同发力。立规修规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体现了我们党对道德和党规自身作用和相互关系内在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和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升华,不仅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还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使其兼具纪律约束力和道德感召力,实现自律与他律的互补统一。
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全面体现了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统一。从形式上看,《准则》坚持面向全党、正面倡导、强调自律,重在立德;《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作为“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从内容上看,《准则》《条例》将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党规,不仅《准则》“四个必须”“八条规范”体现“德”的要求,而且《条例》“六大纪律”也都蕴含道德元素,尤其是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更加直接地体现了对全体党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体现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
记者:立规修规既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适应管党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实现与时俱进。请问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如何体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果的?
郭庚茂: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体现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这种与时俱进体现在:一是适用对象上。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准则》将适用对象由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面向8700多万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同时对党员领导干部又有“四个自觉”的规范。二是主题内容上。《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坚持正面倡导,参考借鉴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秀传统文化DNA,删繁就简,使全体党员易懂易记。三是纪法关系上。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严”,“严”就要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分开、纪在法前,坚守纪律底线。新修订的《条例》在内容上将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70多个条款全部删除,并设专门条款使纪法衔接。四是体例结构上,改变旧《条例》在结构布局上纪法混杂的状况,用“六大纪律”开列六张负面清单,统揽纪律处分条款,为执纪机关转换工作角色、守牢纪律底线提供了制度支撑。五是政治纪律上。在党的所有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新修订的《条例》根据近年来纪律审查中发现的团团伙伙等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增加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等违纪条款,以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和党的集中统一。六是作风建设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要长效。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方面的要求,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为“常抓”“抓长”做了制度性安排,为作风建设常态化奠定了制度基础。
挖掘好、传承好、运用好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宝贵资源,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河南的政治责任。
记者:以德治党的“德”主要就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请您谈谈新修订的《准则》是如何体现“德”的要求的?河南是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请您谈谈如何运用好这些资源,做好传承与创新工作?
郭庚茂:《准则》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是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示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四个必须”围绕“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提出原则要求;“八条规范”要求党员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条条都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处处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句句都饱含着道德判断、体现着道德取向。
河南是“红色”热土,具有以德治党的肥沃土壤。中原大地孕育出来的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一系列宝贵精神,与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一脉相通,是我们党的党性宗旨的集中体现。挖掘好、传承好、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河南的政治责任。在挖掘传承上,我们要深度挖掘这些宝贵精神的丰富内涵,系统整理、延伸阐发,并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时代内涵。在宣传创新上,我们要坚持传统文艺方式与现代文艺形式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使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光耀中原、辐射九州。在学习教育上,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特别是“三学院三基地”(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以及愚公移山精神、新乡先进群体和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其成为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有力武器。
《准则》提出的道德高标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踮踮脚”“伸伸手”就能摸到的;《条例》划出的纪律底线,也并非不近人情,而是按照党性指引即可避免“踩雷区”“闯红线”。
记者: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一提理想信念就说太高,一提纪律和规矩就抱怨太严。请问河南省广大党员干部对“规”和“德”的认识现状如何?河南如何把“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理念落到实处?
郭庚茂:无论是《准则》正面倡导的道德高标准,还是《条例》划出的纪律底线,都是基于党章对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而来,是一名合格党员和称职的党员干部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遵循。《准则》提出的道德高标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踮踮脚”“伸伸手”就能摸到的;《条例》划出的纪律底线,也并非不近人情,而是按照党性指引即可避免“踩雷区”“闯红线”。对此,河南省广大党员干部有着清醒认识。
【特别关注】
★新修订的两项党内法规新在哪?
10月21日,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阅读发现,修订后的两项党内法规与修订前相比有了重大变化。
◆《廉洁自律准则》:在对象上做“加法”,在内容上做“减法”阅读两项法规,最突出的发现是:《廉洁自律准则》变短了。
原《廉政准则》内容过繁,禁止性条款过多,没有体现自律的要求,且适用对象窄,仅针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修改后的《廉洁自律准则》,是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规范,将“8个禁止”“52个不准”有关“负面清单”内容移入同步修订的新《党纪处分条例》。在对象上做“加法”,实现了对全体党员的全覆盖,在内容上做“减法”,突出廉洁主题,给出了立德向善的“正面清单”。
◆《党纪处分条例》:纪法分开,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
对比原《党纪处分条例》可以发现,此次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内容也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新增、去除、修改条文比例高达近90%,可谓是“脱胎换骨”。
修订后的《党纪处分条例》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纪法分开、纪法各表”,原先十大类纪律中与法律重复的贪污贿赂、经济秩序、财经纪律、渎职行为、社会管理等类别被取消,重新被归纳为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六大类。这样,一方面使得纪律挺在了法律前面,比法律规定更加严格,对党员提出比老百姓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避免党员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使得纪委和司法部门的工作更加泾渭分明,避免了工作上的重复交叉、纪委成了党内的“公检法”。
【廉史镜鉴】
摆正"门神"
旧时过年,民间有在自己家门贴门神的习俗。被称作门神的有关公、包公等历史人物,但更多的是钟馗,原因在于传说钟馗能够捉鬼。
钟馗能够捉鬼的故事源于唐代。据说当年唐玄宗患疟疾,在大白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大鬼,正抓住一个小鬼大嚼特嚼,吃得津津有味。唐玄宗见状问他,你为何人?那大鬼自称是钟进士钟馗,因为当年应举不第,触阶而死。不久唐玄宗梦醒,疟疾立时而愈。明皇惦念梦中的钟进士,便诏吴道子画钟馗像。按照明皇的描述,画好后的钟馗虬髯怒张,鬼魅退避。自此之后,翰林按例要在每年除夕之前向朝廷进钟馗像,再由朝廷分赐大臣。大臣获像,回家挂在门首,以驱赶鬼魅,后来此风由官府传播到了民间,便形成了过年贴门神钟馗的习俗并沿袭下来。
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反映了人们一种朴素的信仰和精神寄托。纪晓岚在为鬼画像时,曾经这样描述道,他们“心肠个个都不一样,且极难测,防不胜防。有固执乖谬的,有偏颇不正的,有心黑如漆的,有心曲如钩的,有心如荆棘的,有心如刀剑的,有狠毒如蝎的,有如狼似虎的,有一心想升官的,有一心想发财的……”如稍有不慎,被这些形形色色的鬼缠住,轻者会闹病闹灾,重者还会丢掉性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警示说:“为什么说当官是高危职业?就是说不仅主动以权谋私不行,而且要处处防备社会诱惑……咱们的门神要摆正,大鬼小鬼莫进来。”摆正门神,拒鬼于门外,乃是防身祛病、确保平安的关键所在。
现实生活中,禁不住诱惑,鬼魅附体的事多矣!在“酒绿灯红”的环境中,珍奇的物、丰厚的利、妩媚的色都是防不胜防的“鬼”,时时刻刻都在迷乱着你,纠缠着你,考验着你。只要你稍有不慎,或碍于面子,或屈于说情,或顶不住权势,它就会钻入你的五脏六腑让你气绝。有的官员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干扰和诱惑,理想信念动摇了,精神支柱倾斜了,在功利面前失去了人格,跌入腐败的深渊,成为人民的罪人。纵观他们腐败堕落的人生轨迹,皆因鬼迷心窍、贪欲无度,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沉痛。
民间为求平安,请的是钟馗这个门神,而我们要请的“门神”多矣!历史上的杨震、包拯、于谦、林则徐等都以清官著称,都是应该摆在我们心中的“门神”。杨震却金的“四知”名言,包拯“岁满不持一砚归”的节操,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的洒脱,林则徐不为儿孙留家产的睿智,都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充盈着人间正气,闪烁着人格光芒。“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不妨以他们为门神记挂在心间,以他们为镜子经常照一照,会提醒我们祛贪欲、存正气,获得心灵洗礼和精神滋养。
哲学上有一个“内因论”,说的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那些因抵挡不住诱惑被“鬼”附体的大小贪官,看起来是“外鬼”的魔力,其实说到底还是“内鬼”作祟。《天方夜谭》里有一则故事,讲渔夫打捞起一个瓶子,开启后,魔鬼从里面冒出来并威胁要杀他,渔夫费尽心机才将其弄回瓶中。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许多人的灵魂深处也有一个装有“魔鬼”的瓶子,比如权欲、贪婪、享乐,等等。它们一旦从瓶子里跑出来,轻则伤人害己,重则祸国殃民。共产党人讲求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就是要不断清除这些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私心杂念,把形形色色的“心魔”扫地出门。实践证明,要防止社会上形形色色大鬼小鬼的诱惑,首先要看好看住心中的“魔鬼”,管住私欲的念头。
刊评:只有在心中摆正门神,自觉做到讲党性、讲道德,守纪律、守规矩,才能彻底封杀心中的“魔鬼”,把人生的每一步走稳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