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周报(第三十四期)
2016-04-29 00:00  

 

【学思践悟】

把党章高高举起来

  治国理政的根本大法是宪法,管党治党的最高规则是党章。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宪法和党章高高举起来。党章是共产党人的“原教旨”,全党必须一体遵循。“两学一做”,首要的是学好党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尊崇党章、维护党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党章在管党治党建设党中的根本性作用。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明确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干部的基本条件、党组织的行为规范和党的纪律,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根本制度保证。历史上党面临的形势任务不断变化,党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变化,但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未改变,一直写在中国共产党的章程里,昭示天下,毫不动摇,展现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坚定性。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就是要遵循党章确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无不源自于党章,处处透视着对党章的尊崇。十八大刚闭幕,总书记就发表署名文章,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系列重要讲话与党章精神一脉相承,既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又深刻总结党的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要深刻把握党章和系列讲话的内在联系,融汇贯通,强化党章意识和党的观念,以党章修身、以党章律己,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章程。党的一大制定的第一个党纲,明确了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原则;党的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核心就是提出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总结历史成功经验,把握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及时把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体现到党章中。全党遵循党章确定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党章指引、见证并展现了我们党成长、成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是我们党奋斗历史的概括总结和高度浓缩。

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已经形成了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在内的一整套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党章是最高规则,其他法规制度无一不是源自于党章、从属于党章,是党章要求的延伸和具体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依据党章,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进一步扎牢了制度的笼子,使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尺子越来越清晰。

  党章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全党思想统一,首先是对党章认识的统一;全党行动一致,首先是在执行党章上的一致。要把党章的权威树起来,捍卫党的集中统一,使党的肌体更加健康、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党风政风】

以“零容忍”态度严防“四风”反弹

  

 

一次点名道姓集中通报16起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查处“四风”问题的力度可不小。在“五一”、端午假期临近的当口,再一次敲响了正风肃纪的警钟。

  赴外地调研期间违规参观旅游、组织公款吃喝和公款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从通报来看,一些党员干部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仍然我行我素,顶风违纪,受到严肃处理完全是咎由自取。

  透过这些典型案件,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一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依然树倒根存,以各种方式潜滋暗长,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强,容易越过底线、破纪违规。二是一些领导干部要么自己立身不正,带头违纪违规,要么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歪风邪气视而不见,甚至纵容下属违纪,对本单位发生的“四风”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鉴于此,作风建设的常抓不懈,就必须既抓“全员”,又抓“关键少数”。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深入开展,这是强化纪律意识的一次重要契机。通过学习党章党规,通过正反典型、案例警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自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做合格党员,才能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做到远离“禁区”、不踩“红线”。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不仅要管好自己、以身作则,更要敢于担当、敢抓敢管,真正把党纪党规放在心上、严在管理上,不搞下不为例、法不责众,凡是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符的事情都要敢于说“不”、决不姑息,这样才能树标杆、正风气,防止“四风”乘虚而入。

  每逢假期,往往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时候。在高压态势下,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老问题,会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打着“工作需要”“考察调研”等旗号继续存在,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既需要打好“预防针”,尽早教育提醒,明确纪律要求,绷紧头脑里的党纪之弦;又需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对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表明“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才能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有效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让遵规守纪、正风肃纪成为常态、形成习惯。

廉史镜鉴

日三省吾身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在回答孔子提问时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多次自觉省察自己,查看为别人做的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心诚意,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

自省的精神历来为古代士人所推重。孟子提出了“反求诸己”。荀子则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环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西汉扬雄在《逐贫赋》中说道:“三省吾身,谓予无愆。”意为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就可以避免过失。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古往今来,反躬自省的典范并不鲜见。北宋宰相文彦博小时候因为顽皮经常犯错误,为了加强对自己的监督,他准备了两个罐子,每天做了有益之事,就在一个罐子里放一粒红豆;做了无益之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他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以此警省自己,终于红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这两个罐子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同一时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每晚睡觉前,一定要回顾一下当天所做的事,看是不是对得起当天所得的俸禄,如果对得起,就能安稳熟睡;如果对不起所领的薪水,就整夜都睡不好,第二天一定要补足欠缺的部分,才能安心。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亢仓子·训道》)现代社会中,诱惑无处不在,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考验。为此,我们更应常备自省之心。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苍蝇”、“老虎”中不难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一开始也有一颗为国为民、清正廉洁之心,却最终走上贪腐之路,原因就在于缺少自省,面对诱惑,常以“下不为例”原谅自己,以“小节无碍”宽待自己,以“仅此一次”放纵自己。于是一步步忘记了初心,丢掉了信念,终于“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此刻再想修身,已是后悔晚矣。

  《庄子·人间世》曾记录颜回准备出游,向孔子请教游说之法。孔子指出颜回尚未认清自己,叫他先做到“心斋”。这个“心斋”,说白了就是自省。在精神的斋戒期,一方面,应注意从小事和细微处陶冶情操,常念“紧箍咒”,真正做到防微杜渐,砥砺品行。另一方面,要做到“慎独”,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戒惧心态,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都坚守正确道德信念,自觉做情趣健康、品行高尚的楷模。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