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周报(第三十六期)
2016-05-13 00:00  

   

廉政周报(第三十六期)

【学思践悟】

唤醒党章意识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第一位的是政治意识,党章意识就是政治意识的具体体现。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经常化的实践,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党的观念,使每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政治面貌,在党言党、在党忧党,自觉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党章意识不强、党的观念淡漠,是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一问题不仅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有,就连各级党委及党的工作部门也存在。交纳党费是党员最基本的义务,当年革命先烈,即使在敌人的监狱里,临刑前也要给组织交最后一次党费。但现在有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党员干部,拿着高薪却不及时、足额交党费。最近经过巡视整改,山西20多家国企的党员干部补交了8900多万元党费,天津60多家国企补交了2亿多元党费。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烧香拜佛、求仙问卦看风水,把佛龛神像都供到了办公室,哪还有一点党员领导干部的样子。有的党组织居然把预备党员甚至是非党员任命为党的干部,可见党章意识淡漠到何等地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强调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党的观念一旦淡漠,组织必然涣散、纪律必然松弛,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不可能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

党章意识源于党员对党章、党史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植根于党员的内心深处,作用于党员的一言一行。我们党90多年一路走来,所赢得的每一次胜利、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广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付出辛劳乃至生命。为有牺牲多壮志!看看老一辈,冲锋陷阵的时候,都是共产党员冲在前面。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牢记入党的誓言,不忘对人民的承诺。这些,不都是党章意识的生动体现吗?现在,党中央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让8800万党员把党章意识激发出来,把党的观念树立起来,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下去,带领人民为实现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唤醒党章意识,就要求每名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廉洁自律是党章对党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应有之义,领导干部更要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廉洁自律准则把党章要求具体化,对全体党员提出4条要求,对领导干部也有4条要求。如果领导干部能把前4条做到,后4条的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就有了扎实的基础。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严格执行党章的各项规定,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形成尊崇党章、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共产党员面向党旗宣了誓,誓言是发自内心的承诺。要把誓词印在脑海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宗旨意识,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法规党纪】

党纪处分条例告诉你,对这些饭局说""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广大党员、干部从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吗?同时,也有少数干部感到有些不适应了,有的快下班了还没人邀约聚会就觉得心里有些空荡荡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今年11日正式施行,其中对公务宴请、接待等作了明确规定。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条例》,对以下6类饭局说“不”。

 

 

 

 

 

 

 

 

 

【廉史镜鉴】

君子的“离..信”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这是曾国藩家书中的一段话。曾国藩一生为官,都时刻以此勉励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人的一生是一个有生有死的过程,也是一个有起有落的过程,永远顺风顺水只是理想状态,总有遭遇困境挫折之时。正因如此,更需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行胜于言,就能给自己筑起全方位的保护伞,将诸多出其不意的祸患化解于无形。

一为离,戒贪戒色。元初耶律楚材三代为相,随军而行的同僚攻下城池掠夺金钱美女,他却四处收集没人要的书籍典章,不忘自己读书之人的初心。在其死后遭奸臣以贪污之名诽谤,抄家之时仅有万卷之书,名节得保。嘉庆皇帝的老师王尔烈,告老还乡同样被以贪污之罪毁谤,途中查抄行礼皆书纸,给才子之名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初心不忘,贪色远离,祸患也远离。人都有无休无止的欲望,特别是在欲望很快满足的时候就会滋生更大的欲望。欲望中最大的祸患当属钱欲和色欲。盛时往往财源滚滚、美人青睐,此时更容易利令智昏,暖风吹得游人醉。要想不湿鞋就不要在河边走,远离悬崖,才能尽量消除坠崖的危险。戒贪戒色,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常回味初心的纯洁如玉,不忘简朴简单的生活,不忘曾同患难的槽糠之妻,常常回望曾走过的路,淡然面对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将心更好地沉浸在向上的追求中,如同来时一般,如同起步一样,始终如一,以简单应对复杂,用心的不变去应对纷繁庞杂的钱色之欲,就能保持距离,安然前行。

二为恭,讷言谦逊。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有功之臣,但郭子仪始终谦恭谨慎。郭子仪患病在家休息,相貌丑陋的御史中丞卢杞登门问候,郭子仪马上命令身边服侍自己的姬妾都退到后堂去,怕她们嘲笑卢杞伤了他的自尊。卢杞为相报复了不少曾经嘲笑、得罪他的人,但对郭家保持礼遇。遭遇困境,在不放弃自身努力的前提下,他人的帮助是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然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谁都不愿意帮助嚣张跋扈、自以为是的人,更不愿意帮助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人。一次遇到困境有贵人相帮是幸运,但不善于听逆耳忠言,不能谦逊自警,就不会在下次困境到来之时再遇贵人,再临幸运。因此,在自己处于顺境有余力有余财时,切忌自以为是,要善听他人之言,广泛听取众人意见。这样,即便并非所有的忠言都能直接帮你摆脱困境,但却可以增强你的信心,启发你的灵感。多与人之便,多济人危困,多成人之美,这样所有你帮助过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将来帮助你的贵人。

三为信,持诚尚善。以信立业成就了商鞅,他立木赏金,变法终成,造就了强大的秦国。用诚心对人,人用善行对我,用术数驭人,人用术数对我。保持诚善也是在顺境中所必须坚持的,诚信是立身之本,是赢得信任尊重、建立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和前提,谁都不希望一再受到别人的欺骗。顺境中如果不能保持诚善,虽然暂时能给自己带来似乎更多的利润和好处,但这种短近之微利,终归难长久。虽然顺境中较少地感受到这种疏离和冲击,但一旦遇到困难,在最需要帮助时却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最终遭遇一败涂地的滑铁卢。

 

关闭窗口
返回原图
/